目前看,從國外進口煤炭只能作為國內煤炭需求的補充,而且這種補充只在短期內起作用。長期而言,國內煤炭需求依然必須主要依靠國內煤炭供應。原因有三:
一是國際煤炭市場煤炭供應數量無保證,無法滿足我國煤炭的大量需求。一直以來,我國煤炭需求主要靠國內供應,這種格局很難說改就改。2008年,我國煤炭消費量約為27億噸,其中只有約4000萬噸進口煤炭,其余均來自國內市場。因為短期內,國際市場供應能力和沿海港口接卸能力是很難大幅提高的,相對有限的供應能力和港口接卸能力難以滿足六大電企大量的煤炭進口需求。
來源方面,我國主要從越南、澳大利亞和印尼等國進口煤炭。據有關數據統(tǒng)計,2008年,印尼出口煤炭約1119萬噸,越南出口煤炭約1690萬噸。澳大利亞這一煤炭出口大國的出口基數為2億多噸,其中多數在亞太地區(qū)銷售,而煤炭運輸基礎設施滯后這一問題長期制約澳大利亞煤炭業(yè),其擴能建設的港口很難在短時間內投入使用。把印尼、越南和澳大利亞的煤炭出口量全部加起來也不過2.28億噸,難以滿足我國的需求。如果煤炭需求量旺盛,恐怕這個量更難以保證需求。
另外,并不是五大發(fā)電集團的所有電廠都設在沿海地區(qū),進口煤炭經過長距離運輸到內地,不僅需要大量的運力做保障,還要花費大量的運輸成本,經濟上不劃算。
二是國際煤炭市場無法保證煤炭產品的穩(wěn)定供應。雖然近年沿海省份發(fā)電集團與越南、印尼直接簽署年度長協合同量開始增加,但我國煤炭進口仍多為現貨交易。由于各種原因,這些國家很難保證大批量穩(wěn)定供應煤炭。2007年下半年開始,受越南和印尼政府相繼出臺的限制本國煤炭出口政策的影響,我國從這兩個國家進口煤炭量均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2008年1月至7月,我國從越南進口煤炭1192萬噸,同比下降16%,而同期從印尼進口動力煤(含其他煤)644 萬噸,同比下降27%。
三是國際煤炭市場煤炭質量無法保證正常使用。印尼煤水分較高、熱值較低,需要與國內優(yōu)質煤炭混燒;澳大利亞煤質雖好,但也不適合我國電力企業(yè)直接使用,再加上受其國內煤炭產量和港口運輸條件的限制,很難滿足我國的需求。